陶瓷是個(gè)組合詞,瓷器和陶器是兩種不同的物質(zhì)。最主要的區(qū)別是使用原材和燒成溫度不同 :
1、使用原料
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%以上,而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%以下 。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,這種坯體不可能成為瓷器,燒到1200℃時(shí),會(huì)被燒熔為玻璃質(zhì)。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作坯,燒成溫度低時(shí)可成為陶器,稱為白陶;達(dá)到所需要的溫度則成為瓷器。
2、燒成溫度
陶器燒成溫度更低在800℃以下,更高1100℃左右。由于燒成溫度低,坯體并未完全燒結(jié),敲擊時(shí)聲音較悶,胎體硬度較差,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。瓷器通常分為低溫瓷、中溫瓷和高溫瓷。低溫瓷燒制溫度在 1100℃以下,中溫瓷燒制溫廟在1100-1200℃之間,高溫瓷在 1200℃以上,有的達(dá)到1400℃左右。瓷器的胎體基本燒結(jié), 敲擊時(shí)聲音清脆,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。
3、拓展閱讀——陶瓷釉
陶瓷均可分為有釉和無釉兩大類。陶器多不上釉或上低溫釉,而瓷器則多上釉。上釉的瓷器又分為高溫釉(燒制溫的1250℃以上,不含鉛,釉面光亮 似鏡,無反鉛現(xiàn)象)中溫釉(1100~1250℃)和低溫釉(800--1100℃之間,含鉛,表面有銀霧,就是反鉛, 光亮度較低)。瓷器的釉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,也可在高溫素?zé)ド显偕系蜏赜?,第二次低溫?zé)伞?/p>